承接上一篇:https://blog.plain-me.com/2021/02/39295/
我們聊細一點
常見的我想創業都是這樣開始,舉例:
A:我想開一間早餐店,原因是我家附近沒有好吃的。
(或我技術純熟了,我可以開)
–>多數都是以 "我認為"當起點
(附近沒好吃的,是你自己認為,你技術純熟了,
跟消費者無直接關係)
都是圍繞著自己,沒想到消費者。接著就是自認為的訂價策略、自認為的視覺、裝潢、服務....等等等。
但你想過你與周圍的早餐店有何不同嗎?你覺得附近沒有好吃的是真的沒有、還是你不知道?
(其實服裝業也常見:我找不到我想要的單品,所以我開服裝店;但你找不到不代表別人找不到)
或你的技術真的可以讓消費者感受到?
說真的這沒甚麼,多數人都是這樣起手的!我也是這樣~
這樣開始,除非你很會做業務與生意,要不然會辛苦很多!要有足夠的毅力與金錢扭轉很多事。
那從下方例子出發有甚麼好處呢?
B:我想開一間讓附近鄰居早上有個快樂交流的第三空間。(早餐為媒介)
—>快樂交流,以消費者消費者為起點,也間接定義了你服務、空間….等等等,這層次,生意一開始一定比較好。
早餐店,可能是鄰居間的快樂交流,讓顧客感受一個熱情或是好的一天開始
(以我為例,老闆記得我都點甚麼不多廢話,甚至常見的客人點點頭,都很溫暖)
若你是這樣出發點:
你的服務重點你掌握住了
空間大小氣味、顏色也有感覺 (可能油煙味要注意,顏色清爽、燈光明亮....等等等)
快樂交流做到,價格也許不用真的很平價,有一點加值部分
餐點基本,也許技術不是強調的?
宣傳與行銷上,可以多說說客人在這空間如何得到美好的一天?如何快樂與創造感動,不是只有介紹美味的餐點。
所以這會一氣呵成!一創業就得到完整感。
這是個血淋淋的經驗,如我剛剛說的,我們起手也是因為我找不到好逛的選貨店,所以在台灣我也想開選貨店。
我們以我為出發點!
10多年來吃盡苦頭,不斷的問自己我們給PM搭配組甚麼?
中間也展開很多子品牌,反而更亂,不管顧客、自己、內部團隊都會人格分裂。
所以現在的我與團隊,正在定義:plain-me、COP、JNP 甚至每一間店(通路)的意義是甚麼?
你看我們到現在還在處理這樣的事,花費的經費可想而知的多! (人事、裝潢、視覺、顧客期的的成本都非常大)
這邊的成果,應該在2021年底我會做個說明,讓PM搭配組感受到我們的成長。
在此做一個教材分享給各位。
再次強調,若你業務力很強,很會做生意,未必要這樣走~
如同第一篇說的,做生意不一定是做品牌,一樣可以賺到錢,
但做品牌,就是多了那麼一點精神的交流!
一開始定義好是好事!
待續
Akko
#我是Akko #創業分享 #plainme_life